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徒步常識之步行的原則

戶外旅行主要靠的就是雙腳,用自己的雙腳步行平路、登攀山嶺、過橋涉水等等。雖說步行是孩提時代的課程,但在我們戶外活動中同樣有不少科學的東西需要學習。

    首先起步宜緩,往往外出旅行先要乘一段汽車,才下車步行,如果是長途乘車,下車起步登山時一定要步緩慢一些,以使自己的身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況。否則會出現心慌、頭暈及無力等問題。

    其二大步健行,所謂大步健行就是在平路及登緩坡時儘量用大步,即比平常的步幅大些,這是科學的步行方法,因為這樣在等距離裏減少了雙腳的擺動,其用功就相對減少而達到節省體力的作用,開始是有些不習慣,堅持就會適應。

    其三精力集中,朋友們一同外出旅行,總喜歡在旅行中嬉戲,別忘了,說話及唱歌等不僅消耗體能,同時還會分散注意力,甚至在一些比較危險的路段、過橋、上下坡等情況時,連眼睛都不能分散注意,如果一邊下坡還同時陶醉在自然美景中,不出事才怪。因此,欣賞景色、交流問題、小娛樂等都必須在休息停步時進行。

    其四抵抗疲勞,當步行達到一定的路程時(視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),人們就會出現雙腿及身體的疲勞現象,以至會出現停步不前的打算,其實,這是到了體力的臨界點,堅持下去,過了這個臨界點,肌體就適應了大運動量的步行活動,疲勞感就會漸漸變弱。當然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,總之不能到了極限疲勞才休息。

    最後是注意保持距離,一個隊伍在行進中必須保持一個商定的間距,一般在2~3米,前後人員都要相互照應,並且不應拉開距離,要保證隊伍的整體性、安全性等方面都應當注意這點。

    步行方法

    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長時間步行避免疲勞的要領是:把步幅放小,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。容易疲勞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,加快速度來走路。這破壞了有規律的節奏性。如果是長時間走路,不要慌忙。眼睛看前方,不要看鞋子,手輕握,腳踏出後,膝部伸直。

    將手插在口袋裏,另一只手拿行李,遇到意外時很容易跌倒受傷。如手冷可以帶手套。

    走上坡路,步幅放小,走上坡路,如果邁開大步走路,身體會左右搖晃,失去平衡。所以走上坡路,步幅要改小,一步步扎實的走。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,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。特別注意下坡路下坡路一般覺得很輕鬆,但如果破壞原來走路的節奏性,很容易跌倒受傷。尤其是千萬不可又跑又跳,自己容易受傷。老練的人,下坡路總是慢走,並把鞋帶系得很緊,以免腳尖撞到鞋頂,弄傷指尖。

    走下坡路時,整個腳底要貼在地面。如果斜坡太陡,可以學螃蟹一樣橫著走,前腳伸出站穩後,後腳再跟上,這樣最不容易摔倒。團體行走時,每個人走路都不一樣,有人快,有人慢。預防發生意外事故,團隊速度不宜太快,不妨一面欣賞周圍的風光,一面悠閒的走。領道人要注意前後隊伍速度。讓速度最慢的人走第二,這樣就算是初級領導人也可以很容易的控制隊伍的速度。(絕對不要讓最慢的人走最後,事故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。)過吊橋吊橋很容易搖盪,最好是一個個過。假如怕看到橋下的河流,則儘量把視線移在身體前100公尺的橋上,同時不要改變走路的速度,有節奏性走過去。過獨木橋過獨木橋時,腳步跨開同肩寬,並以外八字走路,眼睛看前方一公尺處,一步步牢固貼在橋上,迅速走路。與其慢慢走,不如稍加速度,保持平衡很快的通過。徒步渡河當摸不清河水深淺時,用一根與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小木棍在前探路。

    遇到河水比膝蓋淺時,夏天可以卷起褲管,慢慢渡過。避免光腳,不要脫鞋比較安全。河中有石頭可踏時,要選擇乾燥的石塊走,潮濕的石頭容易滑倒。並且確定石頭不易搖動(也可用小木棍在前面試探),再移動重心。有些石頭容易搖動,會造成骨折意外事故。遇到河水深時,不要冒險渡河,考慮繞路,或者其他方法。適當的休息沒有明文規定,走多少路,應休息多久,大概平地走50分鐘,休息10分鐘﹔山坡路走30分鐘,休息10分鐘。休息過長,身體剛剛活動的機能會變得遲鈍。休息時不必直接坐在地面上,可坐在石椅或高一些的石塊上,這樣血液不會完全降到臀部。休息時和出發前,做些輕微的屈伸運動,幫助身體活動。膝部屈伸運動,可消除疲勞。

    後仰運動,可鬆弛肩膀肌肉。

    三點固定法

    行走傾斜度大的山坡時,要用“三點固定法”,即在移動一肢到新的位置之前,確保另外三肢處於三個穩固的著力點上。

    野外行走

    走路,是生活的基本技能;野外走路,是野外生存活動的基本技能。野外行走的基本原則是安全,即避免危險事故和迷失方向,節省體力,提高行進速度。

    據測算,山地一般上坡的行進速度在坡度為5°─7°時每小時約4─5公里,7°─15°時每小時約3公里,25°以上為每小時只有不到2公里,而上升高度為300─600米。下坡比上坡速度提高15─20%。

    山地行進的原則是,走梁不走溝,走縱不走橫。有路時自不必說沿路走,而不要穿林翻山,沒有路時則儘量在山脊、山梁、林木稀疏的地方,這些地方地形相對簡單,視野較開闊。非不得已不要在深溝險壑和密林、灌叢及竹林中行走。長途行軍的原則是寧可慢,不要稍感累就停下來休息,一般山地行軍速度為每分鐘70步左右,當停下來休息一分鐘就等於少走幾十米,所以疲勞時儘量以慢行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放鬆。行軍中注意體力分配,調整節奏,地形平坦的地方可以把速度稍微加快,步幅拉大,地勢險峻複雜的地方不要貪快,每一步都要實,儘量避免摔跤,把安全放在第一位。

    山谷中的行軍應根據季節的特點儘量避免山洪和塌方等潛在危險,遇到複雜地勢若沒有確切的把握,可以繞行避開。

    橫渡河流時,不要草率入水,首先應仔細觀察,確定橫渡的地點和方法。山谷中的河流通常水流湍急,河床坎坷不平,石頭較多,最好借助杆子支撐或繩子保護,人多時相互環抱肩部,面向上游橫排側行,忌赤腳。如遇森林、草原中的河流,應探明河底性質,淤泥底床不要貿然涉渡。利用登山的繩橋技術渡河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方法,但技術要求很高,事先應經過專門的練習,熟練掌握後才可應用。沼澤地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地段,行進中如遇到,最好是避開。無法繞行時,應以木杖探尋引導,前後保持一定間距,儘量不在一條直線上行走。避開有鮮綠植物的地方,這種地方的下麵可能是泥潭或溫度很大。若陷入沼澤,應保持冷靜,不要驚慌。甩下負重,身體平躺擴大與泥沼的接觸面以減小對泥沼的壓力,控制下陷的速度,然後翻滾身體嘗試著擺脫出來。當無法自救時,應停止活動等待救助者。救助者則應尋找安全地段,以儘量輕的動作接近遇險者,以防止破壞草層的強度和浮力,利用木杖或其他長形輕物體,慢慢將遇險者拉出來。

    野外步行秘訣

    我們走路時,不要一面走路一面想如何走路。把走路當作目的,認真去走。剛開始訓練走路,在平地上,最少要走15分鐘。練習快走時,我們呼吸會加快、出汗、小腿肚、腳底、腹側都會發痛。當你感到身體某部分發痛,常會中斷走路。其實走路如同賽跑,要有技術。有時離開道路而走發痛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因為鞋子、襪子、走路方法所引起。我們在後面會告訴各位走路的要領。走路是一項很好的運動,人們未發明汽車時,就是以雙腳為交通工具。走路可以訓練腳肌肉結實,促進身體健康。

    對自己走路及健康有了信心,不妨離開道路,到野外山路走一走(當然要避免走施工現場,要享受披荊斬棘開路的趣味。本來路就是人走出來的。)

    繞遠路也有一番樂趣不要經常走同樣一條路,不妨繞遠路、看看周圍環境,因為氣候、季節的不同,而有不一樣的變化。有時不妨停下腳步好好觀察,說不定有新發現。長時間走路,最好以同樣速度前進。
返回列表